中美贸易摩擦这些年闹得沸沸扬扬点搭网配资,大家都清楚,美国那边老是喜欢用关税当武器,动不动就加码施压,中国这边也没闲着,总得派人去谈,去维护自家利益。
2025年8月底,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就带着团队去了美国华盛顿,跟美方官员面对面聊经贸事儿。这事儿在国际上引起不小关注,因为它不光是中美两国的事儿,还给其他国家展示了怎么在强势对手面前不低头,坚持对等原则。
李成钢这个人,在贸易谈判圈子里名声不小,他代表的中方立场一向稳得住底线,这次赴美也被外界看作是中方鹰派风格的体现。这不只是一次常规会晤,还像是一堂公开课,教全世界怎么挺直腰杆跟白宫过招。
李成钢的职业路径
1967年李成钢出生在安徽太湖县,从小在那片江南水乡长大,1985年考上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直接进了外经贸部条法司,从基层干起。那时候外经贸部就是现在的商务部前身,他从科员一步步爬,负责起草贸易文件、处理涉外纠纷。
1990年代中后期,他去德国汉堡大学拿了法律经济学硕士,回来后在商务部条法司当副处长、处长,专攻国际贸易规则。2000年代,他升到商务部世贸司副司长,管中国加入WTO后的履约事儿,那几年中国刚入世点搭网配资,贸易争端多,他经常跑日内瓦参加WTO会议。
2010年当上商务部条法司司长,处理过不少中美钢铁争端之类的案子。2017年1月,他成了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主抓国际贸易谈判。2020年,他出任中国常驻WTO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在日内瓦推动多边贸易改革。
2025年4月,他升任商务部党组副书记、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正部长级。这一路走来,他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中美经贸摩擦高峰期,多次代表中方发声,强调规则公平、互惠互利。他的风格在圈内被视为务实强硬,不爱绕弯子,直奔关键点。
比如在条款细节上寸步不让,避免中方吃亏。这也让他成了中方鹰派代表的典型,面对美方压力时,总能稳住阵脚,用数据和事实回击,而不是一味退让。外界分析,他这种风格正好适合当下中美关系复杂期,帮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争得更多话语权。
2025年中美经贸背景下的华盛顿之行
2025年中美贸易关系还是老样子,关税壁垒没完全拆,科技领域摩擦不断,美国那边零售业和消费者为高成本买单点搭网配资,农场主出口也受阻,白宫内部意见还不统一,一派想缓和避免市场乱套,另一派坚持强硬。
美国用关税、禁运对付全球不少国家,欧洲汽车、墨西哥农产品、韩国半导体都吃过亏,很多国家最后选择妥协。中国这边派李成钢去华盛顿,就是要传递信号:不盲从,得通过对等谈判争取空间。
8月24日至27日,李成钢先去加拿大渥太华,与加拿大全球事务部国际贸易副部长斯图尔特主持第28届中加经贸联委会,谈双边合作、管控分歧。
之后,他转去美国,8月27日至29日访问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会谈。重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通话共识,聊中美经贸关系、经贸会谈共识落实等问题。
美方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和财政部官员参与,李成钢强调中美应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继续用经贸磋商机制,通过平等对话管控分歧、拓展合作,推动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期间,他还见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和企业代表,交流看法。
这次会晤不是正式新一轮谈判,美方称是技术性质访问,但中方借此重申立场,避免让美方单方面主导议题。全球媒体报道,这显示中方不被动挨打,而是主动沟通,维护国家利益。其他国家看在眼里,或许会学着点,在能源、科技摩擦时,不再轻易让步。
这次谈判对全球格局的示范效应
李成钢这次赴美,会晤后中美同意定期沟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领域。国际上,这事儿被视为示范,许多中等国家面对美国压力时,常觉得别无选择,但中国做法提供新思路:坚守底线、争取对等,就能赢得空间。
欧洲、拉美国家开始借鉴,在与美交往中更注重原则。白宫政策微调,部分关税暂缓,农场主受益出口恢复。全球贸易格局悄然变化,多边机制作用加强。李成钢回国后,继续推动WTO改革,计划9月上旬参加日内瓦会议,强调合作共赢。
这不光影响中美,还给全世界上了课,怎么在博弈中挺直腰杆,不让强势一方独大。话说回来,这种示范不是空谈,得靠实力支撑,中国经济体量大、市场吸引力强,才有底气这么干。小国学着用,可能效果打折,但至少多条路可选。
展望未来,中美经贸还会摩擦,但通过对话化解,总比对抗好。全球国家从中吸取教训,在谈判中多点自信,少点妥协,就能让国际秩序更平衡。这次李成钢赴美,就是活生生例子,告诉大家,腰杆硬起来,谈判才有分量。
点搭网配资
锦盈多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